项目 • 简章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培训 • 项目 -- 项目 • 简章 -- 正文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阳明心学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春季班)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3-01-06   点击量: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阳明心学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春季班)招生简章

【大学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秉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厚的积淀,承载历史使命而生,汇聚多方力量而成。1978年,有“春风第一枝”美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以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直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

大学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目前已成立13个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拥有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2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大学拥有现任博士生导师736名,硕士生导师1205名,自成立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和中坚力量。


【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哲学院为总体目标,坚持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突出精英化的教育特色,培养中国特色、学贯中西、引领未来的哲学专业人才。哲学院现任院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研究员担任。

哲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始设置的哲学系、宗教学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是哲学专业国内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从2018年开始招生哲学专业本科生。2020年9月,成立科教融合的哲学院。哲学院采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哲学院在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七个二级学科教研室,优化科研与教学资源配置,组建教学团队,构建了完善的哲学学科体系。

哲学院依托哲学研究所与世界宗教研究所,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学部委员4人,学科带头人14人,教授73人,副教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4人,硕士生导师64人。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哲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19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荣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荣誉称号。自2015年以来,哲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9项,其中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56项,获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18项,其中,学部委员、我院特聘教授魏道儒主编的《世界佛教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14卷15册,800余万字,2017年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出版学术著作141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925篇。

哲学所、宗教所的主办的《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世界宗教研究》和《世界宗教文化》为哲学院及全国哲学、宗教学研究者提供了学术研究的发布平台。


【项目特色】

1.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享有良好学术声誉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学者,及来自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视野开阔、学问精深、见解独到、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课程体系注重“广”和“深”的结合。四大学习板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题课程”“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既有哲学基础的训练和哲学前沿的引介,也有具体专题的深入讨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仅可以开阔理论视野和提高理论素养,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把深奥的哲学理论与实际的管理问题有机结合。

3.专业晋升阶梯。根据论文选题匹配对接专业的学术导师,提高结业论文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并为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目标】

1.提升学员的哲学素养,使学员获得扎实的哲学训练,具备丰富的中外哲学史知识;

2.洞悉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深入了解阳明心学的要旨,并把握二者之间的深入关联。

3.打通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管理学之间的壁垒,让学员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而进入学科并提升专业研究能力。


【报名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进修学习意愿强烈,能坚持在职学习;

   3.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名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学历认证书”复印件)。有强烈进修意愿的企事业高管,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招生对象】

   1.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获得硕士学位的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

3.获得硕士学位的对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管理哲学具有浓厚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4. 获得硕士学位的其他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

5. 有志于提高人文素养,有强烈进修意愿的企业家、党政干部,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培训安排】

学制:两年,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

学习时间:每个月第三个周末集中授课1次,每次2天,寒暑假不上课。

学习地点:北京。


【培训费用】

培训费125000元/人(含学费、课程考试费、资料费、报名费、结业论文指导费及结业费等),资料费1200元,报名费1800元(含资格审查和面试费等),总计128000元。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学员分两次缴纳费用,第一学年初缴纳90000元;第二学年初缴纳38000元。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基础课程

(必修)

哲学基本问题与方法论

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中国哲学史

东西方哲学史

宗教学概论

国学导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儒家哲学


拓展课程(部分)

(选修)

文化产业与文化学

佛教哲学

宋明理学

中国现当代哲学

专题课程

稻盛和夫及其经营哲学

阳明心学

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

资料搜集、文献综述、主题选择、论文架构、

文本解读、写作规范

【部分授课学者介绍】

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首席专家。主要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疆问题、中国乡村问题研究。

张志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明清至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专长为近代佛学,清代至近代的经史学,阳明学,晚明以来的三教关系等。

郑筱筠,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宗教研究系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含编著)近20本,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0余篇论文及内部报告近40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重要项目40余项等。201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宗教理论与政策、东南亚宗教、南传佛教、宗教慈善等。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城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导。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讲座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欧洲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常委,美国博古睿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研究领域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伦理学。

李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外文化政策研究课题首席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专业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解释学、西方政治哲学。对欧盟和英联邦国家文化政策、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有专业性研究。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科技伦理、信息通信技术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社会和伦理研究等,现为《自然辩证法研究》副主编,国际期刊 “负责任的创新(RI)”、“社会中的信息、传播与伦理杂志(JICES)”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学术顾问,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伦理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金融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美团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顾问委员。

尚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研究专长:欧洲大陆哲学、现象学、后现代哲学。主要著作有:《德里达》,《归隐之路——2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图像暨影像哲学研究》,《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解构与时间》等。


【报名程序】

1

报名咨询

可通过浏览网站、招生简章、电话、电子邮件或面谈等方式进行咨询

2

提交报名材料

学员需提交报名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

3

资料审核

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向符合条件的学员发出面试通知

4

组织面试

学院组织面试,择优录取

5

录取

学院向被录取的学员寄发入班通知书

6

缴费

学员收到入班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培训费

7

报到入学

学员在开学当日持缴费凭证报到、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班


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纳入校友总会及地方校友会的管理,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缴费方式

  三种方式选择其中一种:

(1)直接登录社科大收费管理系统的网上缴费平台(网址: https://sf.ucass.edu.cn/u8pay/index.jsp)进行缴费操作。  

(2)登录校园信息平台跳转至财务收费系统进行缴费。  

(3)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网址:https://www.ucass.edu.cn/),在“学校概况-组织机构-财务处”的右下角“缴费平台入口”进行缴费。  

注意事项:

(1)在校外登录收费管理系统无需连接社科大VPN,直接选择第1种或第3种登陆方式,用外网打开即可。

(2)登录账号:用户名(一般为身份证号),密码(初始密码为后六位身份证号),进入后查看学生信息,办理缴费。

(3)退学、退费事宜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退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招生咨询及监督】


招生咨询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联系人:郑老师、毕老师、焦老师

2.联系电话: 010-64794550,84712131,64708238

3.官方邮箱:peixun@ucass.edu.cn

4.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甲1号


监督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1.联系人:于老师(工作日工作时间)

2.联系电话:81360462

3.办公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房山校区本科楼613办公室)

4.电子邮箱:20200052@ucass.edu.cn

5.官网信息:https://phil.ucass.edu.cn/



点击以下链接下载报名意向表或微信扫码在线填写报名意向表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报名意向表